《山海经》异兽图谱. 一

读王岚老师画《山海经》  -李强

《山海经》是中国最早、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文化典籍,因为传代久远,现在的人们读起来惊叹于古人奇特、高超的想象力。这样的文字也会唤起画家丰富的想象与表现欲望。这一题材目前见到最多的绘画形式是插画,借助于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计算机软件的合成,达到似真似幻的视觉冲击,满足于当代人的一种视觉快餐。

记得王嵐老师去年带设计专业学生的《插画设计》课,也曾画过这样一组,以线描的传统形式表现,发到朋友圈,引来一片点赞,之后再未见下文。

本学期因为新冠疫情影响,老师都在上网课,平时走动交流也少了。一天王嵐老师邀我去她教室,说最近画了些作品提点意见,我知道这是王老师客套,画得那么好,自然是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。教室的案头放了一摞尺幅不大、码放整齐的画稿,从厚度上看应该有一定时日的积累,约百十张,看来王老师除了认真的完成教学任务,同样砚田辛勤耕耘,这个“宅”生活应该收获很大。

细读王嵐老师的这一批画稿,感觉到一种明净与单纯的美,首先是画稿尺幅的小巧与统一,一个规格的“纸头”(整刀纸加工后的边角料)。一种题材,以《山海经》中记述的各类生物为表现对象,天上、地下、水中,物类丰富,奇奇怪怪。水墨(淡曙色)的单纯表现手法,把握住所表现物象主要特征,以水色氤氲的效果,似幻似真地表达。

看完沉思、赞叹良久,原来半年多前的插画中的神、仙、鬼、怪转化成了现今的水墨图像,艺术语言的个性和风格化更加明显,的确是好作品。

王嵐老师水墨人物画的好,在我们学院,以及更大的艺术圈是公认的,虽然在学校她主要承担设计类课程,但自己的水墨艺术家园从没有荒废,反而可以在一个自我耕耘的状态下,心无旁骛,生发新机。《山海经》题材应该是一种新的水墨尝试,原本善于用水墨写世情百态,表达现实生活的王老师,笔锋一转,画中的主体形象,转化成了远古、玄妙、想象的世界,更接近了艺术的冥想与内在的表达。

百余张作品证明是积累而成,不是简单的一念之想,这些作品有着明确的实验与探索方向,在水墨表现的实操中,也在不断总结着技术性的经验与艺术追求的单纯化与理想化。

文学、文化、文字之于中国画有着重要推动力,《山海经》中的神、仙、鬼、怪、山、川等通过文字表达出的高度艺术魅力的想象和夸张,也一定触发了王嵐老师绘画的灵感与想象力,两者的机缘巧合,就让我们得以欣赏这样一套精美而富于个性化语言的水墨佳作,祝愿王嵐老师在“宅”中继续写出佳作。